构建符合公共财政要求的税收制度
实行公共财政国家的税制特点
第一,税制结构类型的复合性。复合税制又划分为不同的结构类
型。划分标志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它决定税制结构的性质和主要功
能。发达国家的现行税制表现为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即所得
税占总税收入的比重最大,而且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渐完善,社会
保障税也成为税制体系中的主要税种之一,税种数量多达50~80
个。发展中国家的税制结构明显地表现为以商品税为主体的税制结
构,税种数量一般不超过20个,商品税一般占其税收总额的比重为
70%~85%。低收入国家商品税和所得税之比为70∶26;中
等收入国家为49∶43。
第二,较高的宏观税负水平。以税收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来衡量,可划分为三类:高税负国的比重在30%以上;中等税负国
的比重在20%~30%之间;低税负国的比重在20%以下。
第三,世界性的税制改革走向。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
界性税制改革的主要走向是:降低税率、减轻税负,扩大税基,调整
税种结构,简化征税制度,加强稽查管理。在征管办法上推行征、
管、查三分离,征管手段电脑化。严格征税、严格稽查,严厉惩罚。
确立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我国税制结构和税负水平
第一,我国税制结构的目标模式。据1999年中国税务年鉴的
资料统计,1988年我国地区组织的税收收入总计86567亿
元。其中以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为主体的商品课税额为6311
8亿元,占729%;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额137
74亿元,占159%。其他税种收入只有112%。总的来
看,流转税比重过高,所得税比重过低,财产税的位置不突出。与建
立公共财政相适应,我国应建立起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财产税
和其他税种相配套的现代税制体系。要适当降低流转税比重,使流转
税和所得税比重由现在的73∶16转变为50∶39。这就要在税
收政策和制度上采取措施,逐步降低流转税比重,提高所得税比重。
第二,提高宏观税负水平,使之达到中等国家20%~30%的
税负水平。据有关资料,1990年我国的宏观税负为152%,
1991年为138%,1992年为124%,1993年为
123%,1994年为11%,1995年为103%,19
96年为102%。从1997年开始上升,1997年为11
1%,1998年为117%,1999年为123%,200
0年为146%。要争取通过税费改革等税制改革,在2010年
使宏观税负达到20%左右。使税收总额由2000年13万亿元
达到22万亿元~25万亿元左右。
建立适应公共财政要求的税收制度
第一,推进税费改革,规范政府收入分配体制。目前我国的预算
外资金近4000亿元,制度外预计也在4000亿元左右。如果逐
步将预算外和制度外资金通过税收形式纳入国库,我们就可以实现宏
观税负达到20%的目标。可见,按照公共财政理论的基本要求,从
制度上规范税收与收费的适用范围,是提高宏观税负的重要途径。
第二,按照入世的要求,完善流转税制改革。一是完善增值税制
度,逐步推进消费型增值税改革。二是完善消费税制。适当扩大消费
税征收范围。如选择一些高档消费品或税基广泛的消费品征收消费
税。在适当时由生产环节征收改为零售环节征收,合理调整税率等。
三是改革出口退税机制。由直接退税向间接退税转变。完善严密的内
控机制。四是适当调整营业税税率。适当提高高档消费或休闲性消费
的税率。五是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继续合理降低关税水平,
优化关税税率结构,推动关税制度进一步完善,并清理所有与入世有
关条款相抵触的法律法规。
第三,完善直接税制,提高直接税收比重。一是统一企业所得税
制,促进企业公平竞争。二是完善个人所得税。要扩大个人所得税
基,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以分类为主的税制。缩小扣除范围,降
低税率,消除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双重课税。三是开征社会保障税。建
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开征社会
保障税是重要的配套措施。应根据全国现行社会保障筹资实际负担水
平和保障项目支出的基本要求,合理设计社会保障税率和个人与企业
之间的负担比例。
第四,改革地方税制,健全完善财产税制,提高地方税收比重。
地方税制的改革,要合理划分税权,赋予地方适度的税收立法权;凡
收入归中央财政的税种由中央立法,收入归地方的税种可视情况由中
央赋予地方一定的立法权。合理设置税种,优化地方税的税种结构。
特别是不断优化财产税、行为税,逐步提高其比重,达到税收收入2
0%的比重。
课程推荐
-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
-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
-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
课程班次 | 课程介绍 | 价格 | 购买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门 580元/两门 |
购买 |
-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