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务员 > 练习中心 >

申论应试策略:调整状态


  一、应试者自身心理状态的调整

  成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不仅需要超群的智力,而且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从事任何一件工作,为了使其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使自己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否则就难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强化意志,坚定信念。

  国家公务员考试应试者大都面临时间短、任务重、压力大的困难,以及学习与工作、家庭事务诸方面的矛盾,往往在备考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新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将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时间摆到应试者面前。如果应试者意志薄弱,信念动摇,就容易使备考计划得不到很好的贯彻,甚至全部落空,导致整个备考工作的半途而废。

  人的意志力是可以培养的,它首先来源于一个明确的目标。对于公务员考试的应试者来说,其目标就是通过备考赢得应试的胜利。在备考过程中,严格遵循自己制定的备考计划,就是对自己意志力的一种培养和锻炼。培养意志力的另一方面就是树立正确的乐观态度,把备考的过程作为提高自身素质,增知长才的过程,以此对待备考过程中的枯燥和焦虑,就会苦中有乐,从而在客观上培养自己坚定的信念。

  2.克服恐惧心理,树立必胜信心。

  沉闷压抑的竞争气氛是对应试者身心负荷能力的一种检验,它往往会使部分应试者产生恐惧心理。想到即将到来的考试,想到一个个高深莫测的对手,想到10比1甚至20比1的录取比例,想到亲人和朋友的期望,想到这几年接触书本的时间少了……紧张、担心、恐惧以及压迫感便会一齐涌上心头,特别是随着考试时间的日益临近,承受考试负荷的心理或生理机能都将日渐削弱和衰竭,在解答试题时,就感到思维紊乱,无从下手,大大影响自身真实能力与水平的发挥。要摆脱这种困境,我们首先必须战胜自己,强化自身的心理力量,在思想上和习惯上同自己的惰性和畏怯等弱点进行斗争。恐惧并不等于软弱,也决不意味着无能,关键是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将自己从高度的焦虑和恐惧中摆脱出来。应该明白,有考试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就会有成败。尤其像公务员考试这种决定职业性质的人生大事,竞争更是激烈。对于众多的应试者来说,注意强化自我意识,树立必胜信念,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就一定能消除或减轻恐惧心理,使备考工作真正卓有成效。

  3.克服自负自卑心理。

  有的应试者对自己缺乏正确的把握,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与知识水平,看不到自己的弱点和存在的差距,容易产生麻痹和轻视心理。这时应对自身进行冷静、理智的剖析,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和努力的方向。此外,还要防止一些不良的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增强自我主体意识,使自己免受各种社会思想及旁人的言行所左右,深入扎实地开展备考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自己追求的目标奋勇迈步。诚然,自负是不可取的,自卑同样是备考的大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潜能,或对此估价过低,行动起来缩手缩脚,缺乏获胜的勇气和信心等,都是自卑的表现。自负和自卑的共同之处都是内心空虚和自我怀疑,都想回避某种自己不愿接受的现实。少许的自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振奋人们的精神,但却带有极大的负面效应,它会妨碍一个人作出建设性的努力,甚至会导致自我认同的崩溃。因此,每一个应考者都必须注意防止自卑心理的影响和侵蚀,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缺陷,除了对自身进行多方面的比较总结外,还要多倾听别人的意见,对自己的知识水平、学习状况真正做到心里有数。

  4.克服工作学习矛盾和不良动机。

  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绝大多数都是在职人员,在备考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碰到工作和学习、时间和精力不能两全的问题,或备考期间不安心工作,或工作时又影响了学习。要克服和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矛盾,首先要提高认识,摆正位置,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投机心理同侥幸心理都与不能正确处理工作学习矛盾有着一定的联系,两者的共同特征是应试者自身投入不足,对待学习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和能力,复习过程中主要的精力不是用于掌握、巩固和深化已学的知识内容之上,而是专注于各种各样的舞弊技巧。这种所谓“备考”,于事无补,于人无益。侥幸心理表现在备考过程中,盲目地猜题押题,复习中遇到难题则心存侥幸,指望不会在考卷中出现,实际上,只要是大纲或教材明确规定需掌握的内容,不管他的难易程度如何,都有考的可能。因此,备考应从全面掌握知识,系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不能自以为是,心存侥幸,盲目猜测。

  二、洞察阅卷老师的评分心理

  申论写作始终是给接受对象看的,写作效益的体现,关键还在于接受对象对申论的理解和认可,这里的接受对象主要是阅卷老师。只有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申论写作才能得到高分,应试者才能顺利通过申论考试。正因为如此,应试者在备考时一定要充分了解阅卷老师的评分心理,增强文章的针对性和可读性,以此来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

  根据历年来的阅卷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将阅卷老师的评分心理总结如下:

  1.求实心理。

  在申论写作中务求实际,一方面要求内容的绝对真实、本质真实,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把握“平衡”的手法。即在突出讲某一个主要因素时,还要顾及到其他因素,特别是相反的因素;在强调某一方面的主要意见时,还要注意到其他意见,特别是不同的意见,要寓倾向于平衡性之中。不注意这一点,过分强调一个因素、一种意见、一方面观点,极有可能出现片面性和绝对性,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出当今复杂的公务活动、社会事务等“系统工程”的客观面貌,这样的答卷也无法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2.求新心理。

  众所周知,观点、内容陈旧的文章是不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申论写作也同样如此。一个典型的材料经常换角度用,不但背离了公务员的工作原则,而且也不能满足阅卷老师的求新心理。

  申论不但内容要新,其写作形式、语言、角度、技巧,都要既遵循规范,有不断创新,才可能适应申论考试的发展变化。同是一年一度的国务院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其内容、观点、写法、语言却年年有新意,都给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以耳目一新之感,成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纲领性文件。同样道理,虽然每年申论考试的模式基本不变,但随着内容、题型和阅读量的不断变化,应试者的答案也需要发展和创新。

  3.求尊心理。

  在申论考试中要想争得阅卷老师的理解和认同,首先必须对阅读者给予必要的尊重,满足其求尊心理。

  这里所说的尊重,不仅是对阅卷老师个人的尊重,同时也包含着对行文所涉及的单位或个人的尊重。尊重上级而不要有阿谀奉承之词;尊重下级和群众,而又要不失身份;尊重兄弟单位而不要有峙强凌弱之感;尊重外宾或境外组织机构,而又不失国格人格。就是与对手和敌人的公文往来,也既要坚持原则,针锋相对,又要适当运用文明礼貌的策略,行文做到有理、有节、有利。只有在行文内容、语言、形式等方面体现尊重之意,才能得到阅卷老师的好评。

  4.求简心理。

  申论写作要适应这种要求,就必须克服形式主义、文牍主义。要实话实说,长话短说,要摒弃废话、空话、套话。不写长而空的申论,写短而精的申论,给阅卷老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实用信息,而不要那些言之无物的无用信息。有的人认为文章写得越长,越有水平,这是一种误解。其实,把文章写短,对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申论撰写者要努力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起草文稿力求言简意赅,出门见山,意尽言止,删去可有可无的内容,做到篇无赘句,句无赘字。

  三、熟悉申论评分标准

  一般而言,如果概括主要内容或问题分值为20分,提出对策分值为35分,申论文章分值为45分,我们可以通过附件对申论评分标准有个大概的了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更新时间2022-03-13 10:59:32【至顶部↑】
联系我们 | 邮件: | 客服热线电话:4008816886(QQ同号) | 

付款方式留言簿投诉中心网站纠错二维码手机版

客服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