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务员 > 练习中心 >

申论指导:申论要求命题趋势分析


  一、申论要求题量命题趋势分析

  1.省级(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级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的题量趋于一致。

  2.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级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很有可能继续分卷进行申论科目的考试。

  3.从题量上来看,四大题五小题的模式很有可能继续保持,甚至进一步加大题量。从考试时间方面考虑,是更加紧张了。

  二、申论要求题型命题趋势

  1.第一道题:第一道题有两种题型,一种是常见的概括全部材料或指定材料中的内容或者问题;而另一种是解释给定材料中的某一个词、某一句话,但必须以对这个词或这句话所在的那一段材料进行概括的方法进行,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变相的概括题。国考申论的时候,有可能会给这个词或这句话做出加点或划线的标记,有可能没有标记,但一定会指出该词或句子所在的段落,那在解题时必须仔细精读这一部分,方能作出最合适的解答。

  2.第二道题:2010年A、B两卷的第二道题仍是概括题,但2010年以前的第二道题均是分析题。根据申论考试“概括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述问题”的模式,2011年的趋势,很有可能第二道题仍然是概括题,增加概括题,意味着在不减少分析题、对策题及作文题的基础上,增加了题量,也意味着其他题型的题量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3.第三道题:第三道题有可能是分析题,也有可能是对策题;可能分析一种现象,分析某个人说的话,也有可能要求给出一个建议,提出一个方案,分析2010年国考的申论真题可知,省级(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考查的是分析题,市(地)级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考查的是对策题,是以提出建议的方式考查。从这一点,可知A、B两卷很有可能考查的题目不一样。

  4.第四道题:2009年和2008年省级(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只考了4道题,故而2009和2008省级(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这道题已经是论述作文题。其他年份的这道题基本上是论述题的小作文题,一般对格式没有要求,为一篇比较短的文章或者是一篇文章的提纲。由此可知2011年国考申论考试也很可能采取这一模式。

  5.第五道题:均为论述作文题,近四年的论述作文题没有考查公文的写作,但这并不能认定2011年就不考。近四年的论述作文题均为自选角度,有的已经拟定题目,为命题作文,有的指定了副标题,有的要求自拟题目,但论述空间总体来说相对比较自由,选准角度以后也可以有多种写法,没有明确的限制。

  三、申论要求具体标准命题趋势

  观察近四年的国考申论试题,可以发现对于答题的要求,越来越细致,近几年的共同点如下:1.概括题都要求:准确、全面、条理清楚;2.分析题要求分析恰当,条理清楚,简明扼要;3.对策题要求表达简明,切实可行,观点鲜明,条理清楚;4.论述题要求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流畅,对省级(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都要求“见解深刻”,对市(地)级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都要求“事实与观点紧密结合”。2010年国考第一次在概括题中提出了“简明”的要求,可见国考申论科目对于简明的要求越来越高。

  四、申论答题字数要求及分值趋势

  观察近四年的国考申论试题,可以发现,分值的分布已经成为定势。基本上概括题20分,分析题、对策题合计40分,论述作文题40分。这样的分值分布意味着如果在目前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题量,也便于分值的分散,而不需要重新进行分值的分布。

  而字数方面,概括题的字数要求很明显逐年减少,而且也一年比一年严格;分析题、对策题的字数要求也是逐年减少,但变化不明显;论述作文题的字数要求仍然在1000字左右,没有太大变化。

相关文章

  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申论思维方式的养成  (2010-06-04 15:13:53)
  申论指导:概括总结概述  (2010-05-30 15:50:53)
  申论指导:基本答题步骤  (2010-05-30 15:50:53)
  申论指导:概括总结方法  (2010-05-30 15:50:52)
  申论指导:概括总结的答题模式  (2010-05-30 15:50:52)
  申论指导:易误分析  (2010-05-30 15:50:50)
  申论指导:策划分析概述  (2010-05-30 15:50:50)
  申论指导:策划分析的步骤  (2010-05-30 15:50:49)
  申论指导: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一)阅读理解概述  (2010-05-30 15:50:49)
  申论指导: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三)阅读方法  (2010-05-30 15:50:47)
更新时间2022-03-13 10:59:32【至顶部↑】
联系我们 | 邮件: | 客服热线电话:4008816886(QQ同号) | 

付款方式留言簿投诉中心网站纠错二维码手机版

客服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