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状况变动表
是根据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各种资产和各种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增减变动,来分析反映流动资金的取得来源及其流出用途,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是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动态报表。它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共同构成企业的三种基本报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分左右两方,左方反映流动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情况,右方反映各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增减情况。由于左方流动资金来源合计数与流动资金运用合计数的差额,和右方流动资产增加(或减少)净额与流动负债增加(或减少)净额的差额,都反映企业流动资金增加(或减少)的净额,所以两者应该相等。表的左方流动资金来源及运用包括“流动资金来源”和“流动资金运用”两部分。流动资金来源部分分为营业所得流动资金和其他所得流动资金。营业所得流动资金主要有两种可供选择的计算方法:一是从本期营业收入中减去用流动资金支付的成本、费用、税金及附加,求得营业所得流动资金。采用这一方法,要在科目中分清用流动资金支付的部分,手续较复杂,所以较少采用。另一种方法是以本期利润为起点,加上不减少流动资金的费用和损失,如固定资产折旧,已作为成本、费用从中扣除,或者已计入存货价值中,增加了流动资金,但这是从固定资产转化而来,与本期流动资金没有关系,因而需要加上。其他如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摊销、固定资产盘盈(减盘亏)、清理固定资产损失(减收益)等,都属于不减少流动资产的费用和损失,均应加上。这些项目的特点,是与营业所得流动资金有直接的关系。其他来源所得的流动资金,主要包括:(1)由于非流动资产的减少而增加的流动资金,如固定资产清理净收入、收回长期投资等;(2)由于增加长期负债而增加的流动资金,如借入长期借款、发行长期债券等;(3)由于所有者权益部分增加而增加的流动资金,如收到用流动资产新追加的投资等。流动资金运用部分分为利润分配和其他运用两方面。利润分配指本期内利润分配的去向,如应交所得税、提取盈余公积金、应付利润等。其他运用主要指流动资金用于增加非流动资产和偿还长期负债,如购置固定资产、兴建专项工程,要减少流动资金;用银行存款偿还长期借款、收回应付债券、支付长期应付款,也要减少流动资金。表的右方分为流动资产本期增加数和流动负债本期增加数,即为“资产负债表”中各项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期末数减年初数后的差额。财务状况变动表起着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所无法替代的作用:首先,它能向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和报表其他使用者提供报告期内财务状况变动的全面情况,表明企业在报告期内有多少资金可供营运,营运资金来自何方,用于哪里,经过营运,流动资金是增加还是减少。据此,既可了解企业的经营方针,尤其是投资理财的方针;了解企业内部资金的分配情况,判断企业在资金经营上采取的态度,是否稳妥可靠;又可解释一些重大财务政策问题,如将经营利润所得的营运资金与举债或发行股票所得营运资金比较,就可看出长期投资或固定资产的增加,是靠企业自身积累,还是通过发行股票或举债。其次,衔接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能补充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的不足,将企业实际的利润或亏损,同资产和权益的变动情况结合起来,一方面说明企业利润的数量;另一方面说明利润是如何分配的,相应的资金是否增加,购置固定资产等的资金是如何筹措的,为什么要借入资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