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帐损失
“坏帐”是指企业、单位无法收回的应收帐款。由于发生坏帐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帐损失。对坏帐的确认方法:一是债务人破产,依照民事诉讼法清偿后,仍无法收回的;二是债务人死亡,无遗产可供清偿或遗产不足清偿又无义务承担人,确实无法收回的;三是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3年仍无法收回的应收帐款。坏帐损失的核算,有如下两种方法:(1)直接转销法。即在实际发生坏帐时,作为损失计入期间费用,同时冲销应收帐款,记入“应收帐款”科目的贷方。这种方法,核算比较简单,但由于其是按应收帐款金额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而实际收回的款项可能要小于其帐面帐款,所以会虚增资产的价值,同时也不能反映应收帐款预期可变现净值。并且由于是在发生坏帐的当期,才将坏帐损失计入当期损益,使坏帐计入期间费用的时间和营业收入发生的时间不相配比。(2)备抵法。即承认应收帐款存在着收不回的可能性,按期估计坏帐损失,转作期间费用。同时设置“坏帐准备”科目,待实际发生坏帐时,再冲销坏帐准备。这种核算方法的优点,能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应收帐款的可变现净值,避免虚列资产,使报表能反映较真实的财务状况。同时将估计的坏帐损失计入当期期间费用,可以防止帐面出现虚盈实亏,有利于促使企业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