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资风险
又称“财务风险”。是指由于负债筹资而引起的到期不能偿还的可能性。不同的筹资方式,表现为偿债压力的大小并不相同。主权资本属于企业长期占用的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的压力,因而其偿债风险也不存在。而债务资金则需要还本付息,而且不同期限、不同金额、不同资金使用效益的资金,其偿债压力并不相同。因此,必须确定不同负债筹资方式下的风险,并据以进行风险的回避和管理。由于筹资风险而针对债务资金偿付而言的,因而从风险产生的原因上可将其分为两类:(1)资金性筹资风险(或称现金性筹资风险)。它是指企业在特定时点上,资金流出量超出资金流入量而产生的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的风险。这种风险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一种个别风险,表现为某项债务不能即时偿还,或者是某一时点的债务不能即时偿还,它对企业以后各期的筹资影响不大。二是一种支付风险,与企业收支是否盈余无直接关系。三是由于理财不当引起的,表现为财务收支计划与实际不符而出现支付危机,或者是由于资本结构安排不当而引起的。如在资产收益率较低时安排了较高的债务,以及在债务的期限安排上不合理而引起某一时点的偿债高峰等。这种风险只要通过合理安排资金流量即能回避,而对所有者的收益影响不大。(2)收支性筹资风险。它是指企业在收不抵支情况下出现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公式,如果企业收不抵支即发生亏损,将减少企业净资产,从而减少作为偿债保障的资产总量。在负债不变下,亏损越多,以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也就越低,最终的收支性筹资风险表现为企业终止清算后的剩余财产不足以支付债务。因而这种风险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一种整体风险,它对全部债务的偿还都产生不利的影响。二是不仅仅是一种支付风险,而且意味着企业经营失败。它不仅源于理财不当,而且主要源于经营不当。三是一种终极风险,一旦出现收不抵支,不仅债权人的权益难以保障,而作为所有者承担的风险更大。四是一旦出现这种风险,如果企业不加强管理,企业的再筹资将面临更大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