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务员 > 练习中心 >

申论指导:概括总结的答题模式


  概括总结的答题模式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只是一种参考性的答题思路,我们在具体实践时,要根据材料的变化进行灵活运用。这里就“概括总结主要内容”、“概括总结主要问题”及“名词解释”这三种题型做一个详细地讲解,供应试者参考借鉴。

  一、概括总结主要内容答题模式

  在对历年申论真题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概括主要内容的基本套路:

  1.材料反映了……;

  材料通过……反映了目前普遍存在的……

  2.其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3.……的存在是有其原因的,包括……;

  ……的产生和发展并非无源之水,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的

  4.这引起了党中央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必须采取有效地措施来解决……;

  对……的治理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必须给予治理;

  为治理……,各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

  例:200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第1题:

  【题目要求】请归纳出给定材料中蕴含的几个方面的内容,并加以叙述。要求:归纳得当,概括准确,条理清晰,350字到400字。(24分)

  【参考答案】

  给定材料主要反映了政府如何行使职能的问题,其内容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形势下,一方面,我国政府投入了巨额资金以刺激经济增长,但需要正确把握投资方向。另一方面,我国出口受到了冲击,内需市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充分启动,需要政府进行合理调控。

  第二,我国的民生分布极不平衡。一方面东西部地区差距明显,城乡差距过大,医疗卫生、住房等重要的民生保障分布极不平衡。另一方面,居民收入、财富差距不断扩大,形成了一些既得利益群体,弱势群体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缺乏保障,在财政支出和收入分配制度上需要进一步向弱势群体倾斜。

  第三,在政府机关内部,有些官员在其位不谋其职,不为百姓利益着想,只知维护自身权利和利益,欺上瞒下,误国误民,对领导队伍产生极坏的影响,所以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官员问责制。

  二、概括总结主要问题答题模式

  在分析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概括主要内容题目的基础之上,我们提出了解答概括总结主要问题题目的基本模式:

  1.材料反映了……问题;

  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材料通过……反映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2.此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例:2009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第1题:

  【题目要求】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巨大成绩,也面临许多问题。请概述“给定材料”反映的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求:紧扣给定材料全面、有条理,不必写成文章,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给定材料”反映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1) 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农业、轻工业发展的比例不协调。工业以低端的加工制造业为主,制造业原材料和销售市场都在国外。

  (2)企业缺乏创新能力,研发能力及高科技人才,缺乏高端产品,在国际上没有竞争优势。

  (3)经济发展模式仍然是以人口密集型企业为主,以自然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4)农资价格上涨,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造成耕地大量闲置和荒废。

  (5)依赖进口,民族企业的发展空间被外资抢先挤占。

  三、名词解释答题模式

  名词解释也就是给名词下定义。定义是通过一个概念揭示另一个概念内涵(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的逻辑方法。任何一个定义都是有定义项、下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个部分组成。申论考试中一般会给出被定义项(被定义概念),要求我们对其进行概括。

  定义如果用公式表现出来时这样的:被定义项+是(就是)+下定义项

  比如:商品就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下定义时应注意:(1)定义项和被定义项的外延是全同关系;(2)定义项中不能含混或比喻的语词;(3)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包括被定义项,违反这条规则的错误叫做循环定义;(4)除非必要,定义项不应包括负词项。

  申论考试中要求解释某名词的含义,并不是要求应试者给出精确无误的解释,最主要的就是要求应试者概括的知识点要全面、用语要精简。

  例:现实的土地供应中到底存在不存在“地荒”?某专家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认为,在城市特别是大型城市,仍要提供土地,支持中小户型、中低价位商品住房的建设用地需求,要严格控制大户型和低密度的住房建设,坚决停止别墅建设。记者了解到,“长三角”地区的用地虽然非常紧张,但是仍然有很大的潜力。这种潜力主要来自于城乡之间的统筹,来自于土地的再利用和再调整。通过存量土地的调整和再整理,旧城旧村,老工业区和老企业改造,可以在已有土地中腾出新的用地空间,能在不占或少占耕地、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据悉,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业用地占到了全国供地总量的30%左右。一边是建设用地的追加,一边是开发商叫喊“地荒”。问题在哪里?闲置问题实在是“地荒”的一个顽疾。2001年以来,江苏省苏州市区依法取消了184个项目,收回土地达66760亩。仅2005年,苏州市盘活存量土地2505宗,占建设用地面积的35.7%。一位业内人士说,大量的土地闲置,主要是因为一些地方不按经济规律办事,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大面积占用土地。同时土地管理措施不力,为一些地方变相非法批地、盲目征用或出让土地带来了可乘之机。当然,城乡规划之中的粗放用地也“消耗了”大量建设用地指标。按照国家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的最高定额,一般城市人均用地面积最高标准是100平方米,首都和特区城市最高是120平方米。但有关部门统计,我国664个城市中,城镇居民人均用地已达133平方米,而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均城市用地是82.4平方米,发展中国家人均城市用地是83.3平方米。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必须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规模,今后土地利用必须保证60%以下是存量土地。据了解,60%的提法是新的表述,之前的表述是要求地方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不占或尽量少占农用地,而没有量化指标。

  根据给定材料,可以概括出“存量土地”和“地荒”的含义:存量土地,是指现有城乡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闲置未利用土地和利用不充分、不合理、产出低的土地,即具有开发利用潜力的现有城乡建设用地;地荒,是指建设用地土地供应量不足的问题。此答案基本符合下定义的模式,知识点概括的也比较详尽,能够拿到比较高的分数。

相关文章

更新时间2022-03-13 10:59:32【至顶部↑】
联系我们 | 邮件: | 客服热线电话:4008816886(QQ同号) | 

付款方式留言簿投诉中心网站纠错二维码手机版

客服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