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爱中副审计长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内部审计发展研究中心、培训中心授牌仪式上的讲话
石爱中副审计长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内部审计发展研究中心、培训中心授牌仪式上的讲话
首先,祝贺两个中心的成立!成立这两个中心,意义重大,合作两利。所谓合作两利也是两个概念:一个是发起单位——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和南京审计学院双方受益;二是实际工作者与学者双方受益。
一、背景介绍:
1、国资委发文件:要求其管辖的企业必须按国际标准规范建立内部审计职能,不但要有内部审计部门,还要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
2、若干个部委纷纷恢复内部审计部门,例如,民政部。这些部长发现很多问题都是管理上的疏漏,有必要在国家审计到来之前,先进行内部审计。
这些情况都说明,从总的趋势上说,内部审计在咱们国家越来越重要。现在不是国家审计要求,也不是内审协会要求设立内审部门,但是作为一个现代化组织的科学结构,内部审计是必要的因素。去年,李审计长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进行了演讲,演讲中主要表述了:国家要有国家的治理结构,企业要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大家可以再回头看看李审计长的这次学术性演讲,如果按照这个要求,内部审计不得不存在,这一点我们要看清,要有信心。
二、几点建议:
(一)中心应办成什么样子?
1、国际性:我们的目标是办成全国最好的研究内审的机构。我们要成为全国内部审计的交流中心、学术中心、情报搜集中心。如果要办成最好的,缺乏国际性是比较缺憾的。什么叫国际性?借鉴国外,这是之一,向国外宣传自己更重要。再如,项目的招标能不能对外,做出来的课题水平是不是一流的,你敢不敢对外商招标?我们不能自己关起门来做学术,所以不但要把它办成全国一流的,这已经很难了。这个目标并不太高,一定要办成国际性的。这是个长远目标,哪怕把这个任务留给下一任,我们从这就开始,
2、开放性:内部审计的研究要与国家审计结合,肯定也要和外部审计或者说事务所审计相结合。我们不要就内审研究内审,人家走过的路我们不要再走一遍。因为审计它有相通的地方,可以相互补充。所以发展中心以后的活动,不要只邀请内部审计,还要邀请国家审计,事务所审计人员。我们的研究内容要开放,不能仅局限于内部审计。这是我们的弱点,教审计的不愿意研究内部审计,如果你只研究内部审计自身,你永远不会有成果,因为审计是一个边缘学科,必须结合相关学科一并研究。咱们过去设立的研究所,成立过金融审计研究所、财政审计研究所,它的重点不是研究审计,而是研究金融、财政,拿来为审计研究服务,这个研究一定要开放。
3、多元性:这个平台上绝对不能是一家之言,只能是讨论,是观点的交锋。你不能说这个观点是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观点,是内部审计研究中心的观点,你自己没有观点,你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所有的观点都可以上去。别人在浏览研究中心的网站时,能够看到各家的观点,这很重要,这涉及到中心将来是否能生存
4、务实性:(1)要研究国情,不研究国情,很多问题用现行的理论无法解释。李审计长在审计学会的一次发言中要求研究国情,中国的国家审计与国外相比有哪些特色。人家的审计叫证明,我们叫监督,既然是监督就必须要整改,所以只有中国的国家审计要整改,要向人大提交整改报告。在咱们国家这种体制下,把它做为行政执法单位,当然要有措施,当然要监督,否则就脱离了国情。整改在国外任何一本教科书上是找不到的。经济责任制审计是李审计长提出来的又一个中国特色。世界各国的审计都是经济鉴证,而且是独立的经济鉴证。我们的这个经济审计已经参与到人事局中了,直接针对人,连立项都不独立了。在很多地区,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的组长是市委书记,这是审计吗?审计它的本质是经济监督,它最重要的特征是独立性,这两个东西在经济责任审计上找不到,这要结合中国国情去研究,你会有很多困惑。咱们现在有些学生选择经济责任审计的论文,我劝你们另选题目,从审计的视角做不出。没有一篇论文有真正的突破,为什么?以北京的交通为例,你从交通的视角解决不了,必须跳出交通,从规划的视角来解决。这也一样,你要从审计的视角解决不了我们现在的很多困惑。李审计长为什么一再强调要研究国情,你不研究国情,坐在一起永远没有交流语言,因为双方的概念是不同的;(2)要研究需求。我们的所有科研课题立项,必须要从实际需求出发,否则就是写天书,写天书也不是没有意义,它可能在五十年一百年以后有意义。现在的需求理论上还没有解决,搞实务的人还有很多困惑。如果不研究需求,做出来的东西基本没用。比如,现在审计怎么做,可能和教科书上完完全全不一样。现在的理论没有任何指导意义,在这种信息化迅速发展的现在,我们过去的一套东西不把它推翻是不行的,必须研究新的方法;(3)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因为什么?一个国家的内部审计谁去管,是财政部还是审计署,只能由协会去管,这就带来了弱项,协会怎么管,怎么指导,这个发展中心就要为协会政策的制定,协会规划的制定,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等提供政策依据,这是务实。务实不是非得到企业去调研,这另当别论. 我想研究中心要办成这样:它肯定要有学术性,一定要国际化,全方位的开放,要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们这个研究中心的工作,将来王院长要考核时现同志,不要考核她出了几篇论文,一定要问出了多少研究报告,哪些被内审协会采用,被内审部门采用。如果只是流于做论文,这个中心它肯定要死亡。
我们规划中说的这四个中心,我想最难办的、也是最重要的是情报搜集中心,没有这,肯定出不来真正的成果,我们要办成全国一流甚至国际上数得着,国际认可,源于你的资料,登陆你的网站。要实现这一目标,每年只是罗列几个课题,几个招标,肯定不行。
(二)实现目标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1、领导重视。协会领导、院领导要重视,不光下指示,还要提供条件,不能一授牌就完了。怎么考核人家,你给了资源,她没有拿出成果来,再追究她。因为是双方的合作,结果双方都不领导,是不行的。
2、提高凝聚力。从形式上来说有些事要做,提高凝聚力有很多方式方法,但有几个关键的地方:(1)应该成为中国内部审计主流信息的发布地,因为你是个平台;(2)中国的甚至是世界的主流观点要在这个平台上有所反映;(3)学术交流,需要明确在学术交流这个问题上你仅仅是桥梁,你还是按照平台来操作。其中最难的是发布中国内部审计的主流观点,要搜集所有新的、前沿的观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些企业花几百万元买会计公司的内控框架等产品,这个给老师们用不了这么多,它把外国的都给你看了,你看哪个好,就用哪个。
3、做好基础性工作。这个中心不是一个牌子,要成为有效运转的平台,这是领导要关注的,不要把这个牌子扔给时现,她无能为力。基础性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个管理信息系统,否则做不了那么多东西,只能是招标论文。协会的统计制度最好和它结合在一起做,如果最基本的统计资料都没有,怎么让老师做研究,这是基础工作中最难做的,第一年做不成,做二年,两年做不出来,做三年。这个东西做出来中心才能正式运转,招标课题,评选课题。
(三)活动方式
1、要以实务部门为载体,既不能以高校,也不能以研究中心为载体,选择项目的时候任务很重,要让老师们和它能对上。
2、尽管以实务部门为载体,但要充分吸纳研究生和高校老师。研究生更卖力,因为它们要出成果。
这个活动方式,中心要服务,要联络,要提供信息,提供资料。
(四)中心模式
这个中心要发展,现在这个模式也可以。如果有可能,把这两驾马车变成三驾;第一,协会是决策者、监督者、领导者;第二,中心是执行者;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基金会,隶属于内部审计协会,基金会是支持者。让老师直接去企业,企业也得弥补,因为学校没有钱。如果先从企业把资金划过来,搞一个基金,老师就不用直接去,中心来润滑、协商了,它们之间就不用再讨价还价了。这在国外有很多先例,可以尝试着做。我就提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最后还有一点,英文名称马上要出来!
(jsiia)
|